小美深知,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不签,可能会显得格格不入,甚至引来大家的猜疑和误解。看着周围室友们的目光,她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。最终,在众人的注视下,小美选择了随大流,在空白处匆匆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那一刻,小美心里一点都不舒服。虽然她明白自己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但也不禁怀疑,这样的妥协是否正确。她知道,一旦自己在那张名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,这就意味着,她参与了一个可能并不完全认同的行动。然而,面对集体的氛围和潜在的压力,她觉得自己似乎也别无选择。这种无奈和矛盾的心情,让小美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。
自己将来也会成为一名教师,站在这个角度换位思考,小美不禁想到,如果未来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,会怎样处理呢?
因此,当罢课行动真正来临的那一天,小美以感冒不舒服为由,独自留在了安静的寝室里,并没有跟随寝室里的其他人去参与教室那边的罢课运动。她选择避开这场风波,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。对于当天发生的那些“壮观”的罢课场面以及同学们的“勇敢抗争”,她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去描绘,无法亲身感受和体验。
事情过去以后,小美也不好意思去问班上的同学或同寝室的室友具体发生了什么。她深知,这种经历虽然错过了,但却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作为教师的责任与挑战。面对学生的不满和抵触情绪,如何平衡教学内容、个人形象以及师生关系,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这次经历也让小美明白,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,她不仅要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,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,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。只有这样,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,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。同时,这件事也提醒她,当了教师后,定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,确保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支持每一位学生的发展。
罢课事件结束后,系主任亲自接手了于倩老师教授的专业课程。可在小美眼中,这次罢课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。她觉得,系主任的教学方式跟于倩老师相比,并没有太大的差别,甚至在备课的用心程度上,还比不上于倩老师那么细致入微。站在讲台上的系主任总是板着一张脸,按部就班地讲课,几乎没有任何互动的环节。即便如此,同学们对系主任的态度却表现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尊重和服从,课堂秩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就好像每个人都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紧紧地束缚着。
“这说明了什么?在教育的过程中,老师确实需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威望,不能对他们太过迁就或者放纵。”小美非常赞同一些同学在私底下说的话,“柿子专挑软的捏”,这是人性中很难摆脱的一种倾向,哪怕是三岁的小孩子都能感觉到,更不用说这些已经成年、心智逐渐成熟的学生们了。
“所以,在教育这条道路上,作为老师,我们应该适当地对学生严格要求,坚守住原则和底线,只有这样,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们走向成熟。”在女生寝室里,正低着头看书的王楚栗说出了自己的看法。这番话不仅让小美陷入了深思,也让寝室里的其他同学都开始思考起来。